日期:2022年 4月 9日(六)
路線:天水圍站>靈渡寺>「萬壽嶺」>靈鰲石澗>靈虛谷>大石墜谷>一線脊>乾山(395米)>良田坳>良景輕鐵站【地圖】
天氣:陽光普照
位處屯門西部、隔著后海灣是地質貧瘠、風化嚴重的山嶺,由青山、乾山、圓頭山、望后石頂、花香爐頂等峰組成,蘊含大量裂谷與沖溝地貌。著名裂谷包括「月牙谷」、「青松紅壑」、「大石墜谷」、「靈虛谷」,合稱「杯靈四谷」,前二者在青山以西至龍鼓灘之間,已於去年初探過,後二者在圓頭山以西,既然過去沒到過,趁春日天色極佳的周末探索。
注意:青山腹地歧路極多、路況非常崎嶇,遊覽前需具備充足經驗、體力、糧水與裝備,包括性能良好的登山鞋,另外位於操炮區範圍,所以出發前請先留意政府新聞稿於前一個月下旬公布的操炮日期,一般在星期一至五全日,少數在星期六、日及假期,免被流彈波及。
在天水圍站起步,漫步屏廈路穿越廈村範圍及港深西部公路橋底前往靈渡寺,期間有不少貨倉,留意經過的重型車與倉內飼養的狗隻,但出奇地明明目前是辦公時間,為何感覺很少人在內工作,是否因近期中港兩地爆發的疫情影響物流業務?在靈渡寺旁小徑上山,初時為水泥徑,部分位置坡度頗高。上山時如一直靠右,就會抵達圓頭山以北的「萬壽嶺」(252米),上面景觀極其開揚,盡覽元朗與天水圍新市鎮、洪水橋鄉鎮、廈村與十八鄉群村,還有深圳沿邊境與后海灣海岸線而建的高樓大廈,見證偌大平原上不同發展年代的變遷,當中天水圍新市鎮始於八十年代後期,發展遲於元朗新市鎮,由魚塘填平而成,現時人口比元朗更多,主要是規劃上幾乎全為三、四十層的高密度住宅,另外購物與飲食選擇相對較少,基本上為商場與連鎖店,交通遠離工商業區亦衍生一些社區與家庭問題,更被稱為「悲情城市」,若純居住感覺不俗,至少環境恬靜及不覺繁囂。與天水圍相若時期發展的將軍澳、馬鞍山、青衣及東涌新市鎮的均屬高密度純住宅定位,人們不易在上述地方找到「小店」與種類全面的商舖,相信當年嬰兒潮世代年屆壯年,房屋需求大增,政府解決的就是住的問題,要完善的飲食購物配套請到外面。
天水圍與屯門之間的洪水橋現已發展一些高樓大廈與屋邨,包括洪福邨、尚城、泉薈等,該處將會在連同廈村預計在2038年前發展成新市鎮,屯馬線亦會在此設車站,區內並計劃提供商店街及多達十五萬個就業機會期望扭轉上述新市鎮的屋苑及商場林立但街度欠生機的發展模式,然而最終規劃仍有變數,整體人口與密度沒如天水圍及元朗高。
觀景過後,西北轉向白泥方向下山,由於人蹤甚少,路表的浮沙碎石變得相當滑腳。好不容易經過靈鰲石澗澗道,氣勢非凡的靈虛谷與大石墜谷在旁邊山脊。靈虛谷名字很優雅,裂谷兩側完全筆直,帶來無比的視覺震撼,還可步進裂內盡享大自然賦予的禮物,成為Discovery Channel的拍攝主角,如時間充足肯定會在裡面停留更長時間盡覽美態。在直壁旁小脊上大石墜谷,該裂谷形態與靈虛谷出入頗大,樹木在谷底生長茂盛,而且直壁矗立處不多,但面積相對更廣闊,整體然充滿氣勢,望著谷底的石塊,是否其名字的源由?
攝完兩裂谷就沿脊步上圓頭山至青山之間的主脊,由於大石墜谷、靈虛谷比月牙谷、青松紅壑更冷門,滑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部分位置如溜冰沒差別,在斜坡踏出一步就感受到身體準備要滑下去,期間不時出現一些小坑,或許踩在坑裡感覺安全點。
好不容易回到主脊,此處離圓頭山不遠,但不想走回頭路,於是向另一邊的良田坳走,途經「西坑尾山」、「一線脊」與「乾山」,依然是黃沙充斥的劣地地貌,腳下明顯沒如大石墜谷與靈虛谷滑,大概走的人多了,地面的泥土都給壓實,否則難度及需時肯定倍增。一線脊名字皆因主脊某處沖蝕得只餘約一、兩腳掌闊度,穿過去猶如玩平衡木,稍有不慎就墮進旁邊谷底,構成傷亡風險,部分人為減底難度在另一邊繞過,事實上從大石墜谷返回主脊時,亦會經過一處類似一線脊之地貌。到達一線脊時剛好趕及看到最後一線夕陽,過了乾山下良田坳暮色越來越深,再加上路況崎嶇,後段開始要動用照明工貝。到了良田坳後天色雖然已黑透,但往後全屬馬路,基本上不需擔心,反而看到有救護車在停泊,推斷「菠蘿山大峽谷」附近似有意外發生,再快步下行至良景邨,結束探索大石墜谷與靈虛谷之半天旅程。
廈村沙洲里村:
疫情期間關閉的靈渡寺:
背望圓頭山:
住宅密集的天水圍新市鎮:
天水圍、元朗、屯門新市鎮之間,除洪水橋外主要為鄉郊或低密度私人屋苑:
流浮山海岸與后海灣: 從「萬壽嶺」下鰲磡石澗期間見疑似毀爛的柱子:
沿途很多浮沙碎石及滑腳,不易應付:
充滿視覺震撼的靈虛谷,兩側完全筆直:
走進靈虛谷:
上大石墜谷時回望靈虛谷:
此處有些植物帶刺,感覺略似仙人掌:
面積更廣闊的大石墜谷,看到大石在哪?
夕照時分:
乾山測量柱(海拔395米,名為「良田村」):
屯門新市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