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過往習慣,在2024年的結束之時,撰寫每年的總結。2024年既是疫後復常的第二年,亦是個人遠足日數「破千」的「後熱潮」時代第二年。雖然市民生活一切看似回歸平凡,但模式與疫前悄悄改變,連自身都可見一斑。
在疫情爆發前的2010年代,前往郊外行山、露營、遊船河等戶外活動為不少市民的假日節目。疫情期間的2020至2022年,因市民不能到外地或內地旅行,使本地戶外活動熱潮推向高峰。然而,自2023年出入境政策全面解禁,加上「港車北上」政策在同年年中的實施,令戶外活動熱潮如同股市泡沫爆破,一瀉千里,周末市區往西貢、長洲等郊遊勝地的交通工具鮮見本地人排隊人龍,相關地方道路擠塞情況絕跡,是年情況更甚。另一邊廂,各大邊境口岸人流絡繹不絕,當中夾雜大量青壯年及攜老扶幼一族,到深圳、珠海等「大灣區城市」各大商場吃喝玩樂在近兩年演變成主要家庭樂活動,但疫前某程度被視為不見光的舉止(工作需要或旅遊例外)——或許本地無論價格還是服務態度上,都對市民不滿,紛紛「用腳投票」。
在個人層面上,過往多年間與本地人的假日消閒模式出現頗高正相關性,疫情三年期間年內遠足日數均達三位數字。是年明顯「向北出發」,全年行山次數為65天(自2011年開始形成行山至今為1120天),屬2013年以來的新低,本地行山次數僅41天,另有24天在深圳、廣州、東莞、肇慶等地。除此之外,另參加了七次旅行團,依次在2月10日至12日(肇慶、雲浮)、3月30日至4月1日(佛山、中山)、5月18日至20日(江西南武當山)、6月28日至7月3日(重慶、貴州)、9月15日至18日(廣西桂林)、10月19日至21日(湛江、茂名)及12月25日至29日(江西廬山),再加上4月7日的肇慶羚羊峽棧道、5月15日至16日的大、小梅沙單車遊及6月9日的廣州龍舟招景,累計具標誌性的北上日數達55天。
儘管本地居民北上成為假日主流消遣活動之一,內地居民卻相對偏愛戶外活動,近年南下遊走本地郊野公園持續出現上升趨勢,足跡從「後花園」的西貢東散佈至全港各地,西貢東的鹹田、西灣一帶被內地遊客攻佔多時,說普通話的遊人比例比尖沙咀、上水等旅客消費旺區還高。11月23日星期六下午,罕有地未能登上西貢往黃石碼頭即班巴士,因前方有一群內地露營團。12月21日到訪東平洲當日,島上遊人有一半以上都說普通話。自從12月1日深方恢復「一簽多行」,預計內地居民南下遊走本地郊野的人次將會繼續有增無減,在兩地文化差異下,對本地郊野環境的影響實屬未知之數。恢復通關後周末下午至黃昏時分的北潭坳、北潭涌巴士站,亦發現上289R的乘客人數明顯多於94及96R,相信不少內地居民行山後,乘巴士至沙田換乘東鐵回深圳。
【異常濕暖的一年】
2024年的天氣相對不太舒適,讓人感覺雨水很多及潮濕,雖然天文台總部的雨水稍低往年平均值,但雨水頻密而不太大,大雨戛然而止亦不持續。年內共發出了41次黃色暴雨警告,創紀錄以來新高,反而紅色暴雨警告只發出了四次,低於往年平均值,至於黑色暴雨警告更沒有發出過。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雖然天文台總部於1月23日及24日出現過嚴寒天氣,3月2日最低氣溫低於10度,但整體上首季天氣明顯較往年平均潮濕溫暖,而3月24日最高氣溫的31.5度亦成全年最早達30度的日子,隨後到月底亦有三天最高溫達30度或以上。
4月的潮濕溫暖情況比首季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月內欠缺從北方而至的冷空氣,平均氣溫高達26.4度,遠超任何一年4月的紀錄,而且4月18日至5月4日均多次出現強雷雨天氣,廣東內陸的天氣尤其惡劣。第二季餘下日子的陰雨比例較多,儘管雨量不大,但幾乎每個周末都有雨,對戶外活動愛好者而言,第二季天氣難免是個惡夢。於4月7日及5月26日曾遠赴肇慶,趁龍年踏上海拔615米的龍門頂,卻因天氣欠佳,延後至10月13日才成功完成。另外,5月12日計劃走荔枝窩及牛屎湖,早上至中午仍有陽光,但下午天氣轉壞,在三椏村休息期間更有閃電近距離劃過。
7月的天氣依然異常炎熱,但雨水比往年平均值高,而日照亦比往年平均值低。月內的平均露點溫度達26.2度,亦為紀錄以來單月最高,體感上甚為濕熱難受。9月天氣亦多雨及異常炎熱,而10月的平均氣溫則為27.3度,乃紀錄以來新高。
【風季好戲在深秋】
9月5日迎來全年首個八號風球「摩羯」,雖然中心風力達時速200公里以上,不過距離較遠,故風力不算十分猛烈。然而,霜降節氣後的深秋日子,才是全年風季的「戲肉」,短短一個月內受「潭美」、「銀杏」、「桃芝」、「萬宜」影響而四度發出三號風球,當中「桃芝」更高掛八號風球,亦為二戰後年內最遲的八號風球。受頻密的熱帶氣旋降雨影響,全月雨量達194.1毫米,屬有紀錄以來次高(僅次於1914年)。
規模最大的行山比賽「毅行者」向來在11月中的年度行山旺季舉辦,是年卻在「桃芝」除下八號風球後不足廿四小時起步,起步日及前一天(11月14日及15日)持續陰雨,路況惡劣,隊伍全體四人的完成率僅53%,屬近年新低。
【成功考獲車牌,購車如箭在弦】
自從2022年5月18日報名駕駛課程,經歷過一次場內路試及兩次場外路試,已成功於2月7日考獲車牌(輕型貨車自動波),乃人生一大重要里程碑。今年夏季,由於北部都會區發展需要,位近聯和墟的平房才入伙一年多,就收到通知於9月下旬前遷走,最終於8月上旬遷至充滿鄉郊風情的落馬洲。無論在工作需要,還是最近所住的地方,年內充分體會駕駛對日常的重要性,在幾年前還與家人在市區同住的時候,實在難以預料及想像。(按:現址入伙至今近五個月,尚未乘坐過公共交通工具直接往來過去最常遊走的西貢市中心或西貢東一帶)
考獲車牌後有一年暫准駕駛期(俗稱P牌),如無被控告任何違規或需扣分的事項(如超速、高速公路走快線、不小心駕駛等),可在暫准駕駛期完結後領取正式駕駛執照。然而,暫准駕駛期期間駕車在本地社會感覺並不普遍,故此亦決定在領取正式駕駛執照後才購車,屆時無論工作與生活更顯方便。於翌年1月尚有兩次「補鐘」課程,期望可加深應付不同路面狀況的技巧。如無意外,最快(且會將)在翌年2月10日領取正式駕駛執照,當日亦適逢報名駕駛課程起計的第一千天,屬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
關於歷時逾兩年半,從無至有的駕駛歷程,將在成功領取正式駕駛執照後另文詳述。
年內關於行山及生活相關的重點事件概述如下:
【紅花嶺郊野公園的誕生】
位處新界北部近沙頭角的紅花嶺、紅花寨一帶,已如期於3月1日列入郊野公園,漁護署暫提供兩道新行山徑,各從蓮麻坑村及沙頭角山咀村路上紅花嶺山頂附近,分別名為蓮麻坑郊遊徑與紅花嶺郊遊徑。踏入秋季的宜人行山季節,署方為推廣紅花嶺郊野公園,於11月2日起至翌年2月28日,舉辦「發現紅花嶺」活動,在蓮麻坑郊遊徑及紅花嶺郊遊徑設立八座「打卡點」,當遊人成功身處至少四個打卡點「打卡」後,就可換領相關紀念品。
為響應活動,已在11月16日順利完成全數八個打卡點的「打卡」。
【兩度夜宿廢屋】
位於蓮麻坑南部的塘肚山村兩層高石屋雖然荒廢超過廿年,但環境清幽且內裡擺設完整,仍保留基本的住宿功能。在2022年初的疫情高峰期多次到石屋避疫,就曾想過在屋內過一夜,順道上天台看星空、夜景及翌晨曙光,希望帶來寫意夾雜刺激的感覺,結果就在1月5日一圓當時心願,當晚天朗氣清,翌早清晨及時醒來,看到飄在蓮麻坑村的晨霧。
於3月15日意猶未盡,再次夜宿廢屋,卻大意忘記攜帶蚊怕水,且春季時節蚊蟲增多,當晚變得難以入睡,只好翌晨一天亮就趕緊回程。
【瘋狂的首個周末】
2024年首個周末就在瘋狂中度過,繼1月5日的夜宿廢屋後,翌日(1月6日)下午就挑戰相信是行山史上難度最高的吊手岩北脊,在海拔400至500米之間,就有多處坡度達七、八十度的攀爬,可謂步步驚心,絕對不容許有任何差錯。1月7日,前往深圳最東部的大鵬半島,挑戰連走海拔869米的七娘山與801米的大雁頂,中段有多座山崗需要上落,而登上七娘山與從大雁貢下山期間樓梯坡度甚高,累計攀升高超過1300米,總長度超過廿公里。
【連走九龍十五峰】
1月21日全遊分隔九龍與新界的山脊線,從大埔公路起,先後登上琵琶山、尖山、筆架山、獅子山、雞胸山、慈雲山頂、大老山、東山、象山、飛鵝山、稅關山、大上托、五桂山、照鏡環山及魔鬼山合共十五座山峰,並以鯉魚門作結,累計攀高超過1800米,用時八小時走完。
【單車熱潮的平台期】
自2023年7月購買單車後,當年的下半年曾狂熱一時,不足半年就完成了20天單車旅程。2024年熱潮雖然稍為減退,加上近月再無需使用單車作日常代步,全年單車旅程下降至15天,但不乏具挑戰度且處山上的旅程,包括2月13日從屯景良景邨經舊軍車路前往下白泥,8月18日挑戰東澳古道,而9月30日就乘船往深涌出發,途經榕樹澳及新開張的西沙GO PARK。5月15日更攜同單車經香園圍口岸北上,至大鵬新區西部的溪涌折返,並入住大梅沙酒店,翌日下午回程。
【最快的環湖出咀】
每年2月乃挑戰著名考牌路線「環湖出咀」的時間,雖然下半月部分日子熱如初夏,但至2月25日的年度「出咀」日,天氣回復涼爽,加上陽光不猛烈,用了8小時18分就走完,創歷來「出咀」的最快紀錄。
【最熱的西貢出咀日】
3月24日天文台最高氣溫達31.5度,亦成全年最早達30度的日子兼最熱三月天。當日原定走完長咀後,再上蚺蛇尖才下山,但因罕有的炎熱天氣,且風力微弱,決定原路回程。
【天公不造美的首登蚺蛇尖十周年紀念日】
2014年9月28日天色晴朗,為人生首登蚺蛇尖(三尖之首)的日子,十年後的9月28日雖然同為周末,卻受高空擾動影響,中午起輪流出現地區性雷雨,期間維港更有水龍捲報告,結果蚺蛇尖十周年行程需延至雷雨後的下午四點多才出發,只上了蚺蛇尖頂就原路折返,沒按原定計劃「複製」當年路線,經大灣、大浪村回程。
【接連通走深圳鳳凰徑與鯤鵬徑】
深圳去年推出「三徑三線」多道核心行山徑,包括三水線、馬巒山環線、陽台山環線、翠微徑、鳳凰徑及鯤鵬徑,尤以鳳凰徑及鯤鵬徑最長,各長80公里及200公里,分別貫通深圳西北部與東莞長安鎮接壤,及深圳西部的寶安至極東部的大鵬半島。早於5月5日就嘗試探索鳳凰徑,但因入黑加上路況崎嶇,故只走了不足一公里。6月23日再試走鳳凰徑第一段,走了一半就因錯路而結束。
隔個盛夏,10月1日再走鳳凰徑第一段餘下部分,雖然仍然未能完成,但隨後透過跟隨網上其他遊人的軌跡圖,通走路程逐漸變得順暢,再花約五天時間,最終在11月24日完成80公里共六段的鳳凰徑。
12月1日,就開始通走全長200公里共廿段的鯤鵬徑,截至12月31日,已完成了十一段及部分第十二段,目標仍為農曆新年長假期完結之時走完(即翌年2月2日)。
【連續三個周末走超過40公里】
因應深圳鯤鵬徑前半部分難度較低,當中更夾雜不少綠道及馬路,故一日可走的路程較長。先在12月8日,遊走港深邊陲的七座麥景陶碉堡,總長度為41公里,同時為全年最長途的行程。隨後的一個周末(12月14日及15日),分兩天走鯤鵬徑第四至八段,累計長度達50公里。再之後的一個周末(12月21日及22日),分別到東平洲環島遊及鯤鵬徑第九至十段,累計長度亦近41公里。
計及12月1日的鯤鵬徑第一至三段,12月30日鯤鵬徑第十一段及12月31日鯤鵬徑第十二段,全月總共走了約193.8公里。根據GPS紀錄數據,無論長度、時數還是攀高均為2023年4月起「後熱潮」時代之單月最高。
【遠赴深圳以外地方行山】
除本地及深圳外,年內亦挑戰過「大灣區城市」多座山峰,包括3月9日珠海鳳凰山、4月14日惠州惠陽白雲嶂及東莞市最高的銀瓶咀、6月10日廣州龍角頂、7月21日廣州帽峰山、10月13日肇慶龍門頂等,整體山徑難度較本地的崎嶇,當中龍門頂過後的圍心頂上落坡度極高,絕非一般行山人士可應付。
【解鎖行程】
雖然本地行山日數比往年減少達一半或以上,但仍不乏「解鎖」行程,包括1月6日「吊手岩北脊」、1月27日「芝麻灣正生書院」、2月18日「紅花嶺蓮麻脊」、3月2日「大嶼山圓角頂」、3月23日「荃灣槍會脊」、5月11日「荃灣芙蓉山秘徑」、6月16日「柴灣西灣炮台」、9月21日「梅窩萬角咀」及10月6日「大埔社山」,有難有易,帶來不同的視覺及感覺體會。
【展望 2025】
2024年的行山次數雖然比過去十年都下降,且北上天數甚於本地行山天數,但同樣有段相當瘋狂的精采經歷。在目前工作崗位上,雖然自感還未取得非常滿意的成就,但隨快將踏入第二年,亦漸漸看清自身的長處及短處,希望新一年繼續改善——始終正經事要緊。
除工作崗位上,2025年的最重要事情不用多說了,就是順利在2月領取正式駕駛執照後,隨即開展嶄新的「有車族」生活,當然必需萬事小心,至於行山日數就繼續隨遇而安,但因應出入方法(尤其前往其他郊區)變得大為方便,預計本地行山次數比例將會回升。
在此謹祝各位新年愉快,萬事勝意,身體健康。
GPS紀錄下的每月長度、時數及攀高數據(紅框為2024年,另外12月30日約16.2公里長度、4.7小時及1300米攀高數據遺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