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21年10月31日星期日

探索廢棄羗山徑


  日期:2021年 10月 30日(六)
  路線:羗山道與深屈道口>舊羗山郊遊徑>大浪灣引水道>分流>煎魚灣>二澳>大澳
  天氣:陰,間中有微雨

  羗山郊遊徑乃已改道的郊遊徑,以大浪灣引水道狗嶺涌營地附近為起點,途經靈會山南麓山腰,萬丈布、龍仔悟園、牛過田後抵達羗山道近觀音寺結束,但過往經羗山與觀音山東麓山腰,以深屈道口為止。改道原因為2008年6月的黑色暴雨,一個上午大嶼山下了超過四百毫米雨,造成多處山泥傾瀉,該段山徑永久封閉,是日天色陰沉,景觀不佳,決定探索廢棄十三年的羗山郊遊徑東段。

  在羗山道與深屈道口起步,但巴士站與鳳凰徑五段入口有約十米沒有行人路,需小心車輛。起步時海拔已達250米,所以鳳凰徑五段經過的觀音山、羗山海拔雖然超過400米,上山路並非真的漫長,然而是日目標非此,除非路況太惡劣。上行十分鐘左右,左邊就是已廢棄及封閉的羗山郊遊徑入口。

  該段封閉了的羗山郊遊徑長約三公里半,坡度平緩向下,少數位置可俯瞰石壁水塘一帶景致,由於廢棄已久、少人踏足且夏天剛過,植物已長得頗為茂密,沿途路標基本上相當疏落。具體難度因植物吞噬的情況有明顯區別,林蔭蔽日的樹林裡尚算寬闊完好,沒受太大破壞,但受較多光照的位置,不同品種的野草、灌木、藤類幾乎佔盡所有空間生長,它們甚至帶尖刺,地上也帶零星藤蔓,易使人刺傷及絆倒,感覺非常差。路上幾處可見明顯山泥傾瀉痕跡,事隔多年同樣被植物吞噬,路胚變得不明顯及非常崎嶇。末段亦有高難度的下坡路,因該處其實是彎位,但似乎已湮沒,後人就開了很崎嶇的「捷徑」。由於時值初秋,也是淡竹葉播種旺季,走著走著,褲子已黏上不少種子,需花點時間才能清理。

  用了兩小時才走完已封閉羗山郊遊徑,但原有往大浪灣引水道的路牌尚在,下行一段樓梯就是引水道,出口對著L083標距柱。此時已過四點,更下起陣陣微雨,但想起上月走煎魚灣時有戶村民居住(但趕路沒閒聊),近來幾次再訪村民都不在,周初走過一次也如此,希望是日再拼運氣。在微雨中的引水道跑了超過四公里,只花半小時就拐進往分流的山徑,然後在分流亦不停留,翻過響鐘坳直搗煎魚灣沙灘,最終在灘後隱蔽入口抵達煎魚灣村,那是全境最西面的村落,是次終於有收穫了。

  煎魚灣村雖隸屬二澳,但戶主是大澳原居民,幾年前退休後間中回來度假,屋前種木瓜自用【屋外至少放了兩支閉路電視,切勿以身試法】,出入方面由大澳步行約一小時,或召船直接在沙灘上岸,據知村裡原有三戶人家。感覺戶主與遠足界同聲同氣,不單放了長椅讓遠足者休息(因外面沒地方坐),鎖羅盆也說得出(村民同樣只會間中回來),他們亦以很大自然方式解決生理需要,例如睡在營幕——但沒深究是否另有搬運方面的原因,只知過往荒廢了的時間曾有非法入境者「光顧」過,竊取有價值的東西。然而,煎魚灣村由於不在鳳凰徑,人流稀少,也是戶主沒計劃讓遊人提供補給的原因之一。戶主其實正準備晚餐,如以環境推斷,供電、供水不是問題,坳仔一聊就聊了近半小時,天色將暗,此時懷不捨心情道別,踏上根頭坳,然後再十分鐘步程到達二澳村。

  經過二澳村時天色接近全黑,裡面的大棚頗為熱鬧,似乎正有活動,再憑明顯村間泥徑往海邊,最後沿水泥徑再走約三公里半,穿過南涌村到達大澳巴士總站,結束探索羗山郊遊徑已封閉的東段與煎魚灣村閒談之旅。

  深屈道下車:


  鳳徑五段入口,仰望觀音山:


  上觀音山的石砌路:


  左轉往已廢棄的羗山郊遊徑東段:


  一走進去,山徑已被植物覆蓋:


  其中一處山泥傾瀉痕跡,那裡路況頗不明顯:


  樓梯痕跡:










  另一處山泥傾瀉痕跡:


  時而看見石壁水塘:





  難度因植物吞噬山徑的情況變得有明顯區別:




  不要抓!


  又一山泥傾瀉痕跡:



  流水尚足的澗壁,可謂全段看頭:






  殘存樓梯:


  眺望石壁東灣一帶:



  第四處明顯山泥傾瀉痕跡:



  大浪灣村:



  後半段整體路況:






  橫越澗道:



  已廢棄的郊遊徑出口,還殘留「大浪灣引水道」指示牌:


  大浪灣引水道:


  分流東灣:


  分流村與蕉林:




  煎魚灣沙灘:



  煎魚灣村隸屬二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