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 3月 12日(日)
路線:擔水坑>沙頭角小八仙(亞公頂、二峒、三峒)>紅花寨>四美脊>新桂田>橫山徑至蓮麻坑村>塘肚山村>塘肚古道>黃茅坑山(243米)>香園圍>松園下>香園圍公路橋底行人路至坪洋>坪輋>犀牛望月(164米)>小坑新村>龍躍頭>聯和墟【地圖】
天氣:間中有陽光,下午有短暫驟雨
屈指一算,原來已超過五年沒走過俗稱「四美脊」的紅花寨北脊,加上近月擬建的紅花嶺郊野公園山徑及新界東北堆填區擴建工程,對擔水坑至紅花寨一帶山徑及塘肚古道路況相信構成一定轉變,所以決定探索一下,是日所見,塘肚古道近堆填區段已不能通行。
於擔水坑巴士站起步,先經山咀村路上行至高點,再左轉進入通往紅花嶺及蓮麻坑礦洞一帶的山徑,並快速上行,初段的日軍戰時遺跡包括機鎗堡、水井、戰壕等,坳仔已攝過很多次,所以沒有刻意深入遊覽。從山咀上「亞公頂」昔日英軍瞭望台的路段已明顯擴闊,記得六、七年前過了日軍戰時遺跡附近的山墳後已是密林小徑,後來晨運人士把山墳至海拔約200米電塔處之小徑擴闊,如今接近瞭望台段更有新建樓梯,不過發現樓梯自上而下修建,可能工人進度上想「先苦後甜」?尤其幾個月後就是炎夏,希望工作時可節省一些體力。接近瞭望台時坡度最高,加上天氣溫暖,體感顯得炎熱及辛苦,樓梯附近還有兩根用以扶手的繩索。
於瞭望台的「熒幕」前觀看沙頭角的「畫面」,穿過幾分鐘步程外的荒廢營舍就繼續上行至「沙頭角小八仙」,當中瞭望台至山體較陡峭的「二峒」(海拔440米)前沿途小徑尚未擴闊,而且大部分均在叢林中。從亞公頂瞭望台至紅花寨的山脊線包含多座海拔稍過400米山崗,據聞同樣有八座,猶如八仙嶺,故名「小八仙」,計「亞公頂」、「純陽峒」、「二峒」、「三峒」等峰,名字上似乎還未達成「共識」,官方地圖顯示「亞公頂」之西南有兩崗,海拔均在430至440米之間,「純陽峒」使用頻率相對低得多,從方位推斷,「純陽峒」應在東北靠亞公頂瞭望台的一座,「二峒」在靠西南的一座?至於「三峒」則在「二峒」更西南面,海拔約418米,中間有昔日禁區網柱作記認。
當過了「小八仙」群峰,上紅花寨前,另有小徑從麻雀嶺村匯合,該處景觀開揚,乃休息兼飽覽沙頭角海與沿岸景色之勝地。隨而登上紅花寨頂,海拔約489米,路上天色逐漸昏暗,才到紅花寨頂就開始下起驟雨,且雨點頗密。天文台預測冷鋒會在晚上到達,並於稍後時段有陣雨,沒想到才一點鐘就開始下雨,未知是否冷空氣提早報到,還是熱對流降雨,因為起步前後風力微弱,天色一直較灰暗混濁,如是炎夏水汽充沛的季節,類似大氣環境下肯定大雨滂沱、雷隆聲聲。雷達圖顯示雨量不多且傾向屬過雲雨,那就等候一會繼續,雨下了十分鐘就停,可以按原訂行程繼續朝俗稱「四美脊」的紅花寨北脊下新桂田。
「四美脊」傳聞因遠足界四大美人開闢得名,而山脊整體兩邊較陡峭,加上植被更少,氣勢更勝西面的紅花嶺北脊。下了三分一,靠左有小徑向西北落蓮麻坑礦洞,翻看遊記2014、2015、2016年均走過,當時支路較清晰而主脊模糊,甚至想沿主脊下行,下了一半路胚就不見了(不只一次),如今「風水輪流轉」,支路入口甚模糊;主脊下行三分二,另有隱蔽小徑朝西橫移至蓮麻坑礦洞,該徑則於2018年走過,現時貌似被植物完全湮沒;最後就沿脊直降新桂田附近的橫山徑,前次走訪已是2016年2月,一別就七年,接近橫山徑時有較多崎嶇岩石,現時全脊路胚均較過往明顯,且有不少路標,可能較多傾向尋幽探秘的遠足隊,見附近其他山徑均有發展,唯有「轉移陣地」,至於山脊後段別稱的「十二加一脊」,傳聞也與遠足隊隊員開闢有關,近年此名似乎被棄用。
到橫山徑後隨即向左,穿新桂田右坑旁的礦石坡遺址,並觀看禁區圍網旁的Tower 10警崗,警崗前有亮燈,可能想作為「稻草人」角色,警告對面的潛在偷渡客。上行幾分鐘樓梯,支路右轉,走橫山徑跳過蓮麻坑礦場著名的六號礦洞與鄰近的礦山麥景陶碉堡直往蓮麻坑村,但途中亦見少量礦場設施與二號礦洞,並要留意個別位置窄如棧道,小心墮坡。
穿過蓮麻坑村,依然有不少狗隻隨意走動及向陌生人吠叫,怕者不宜。下一站是蓮麻坑深處的塘肚山村,途中由約七百米的村徑連接,不過已被植物湮沒一段時間,直至去年重陽節前後才被掃墓村民重新打通。事隔三個月重遊,路邊植物竟比當時稍密,並黏上一些鬼針草種子,而近三個月卻是雨量稀少的冬季,相信該處環境極適合植物生長,過了夏季該徑又會回復不通行。
走至村徑盡頭,經過一些墳墓就是塘肚山村唯一完整的廢棄石屋,石屋兩層高,面積合共1200平方呎,並附完全獨立於廳房的廚廁,屋主應頗熱衷政治,可能因立場關係,決定另起爐灶,地址依舊寫蓮麻坑村。因環境與其他廢屋相比較舒適清幽及「衛生」,尤其二樓,坳仔去年初疫情高峰期多次到石屋避疫,逗留整個下午,甚至想留宿一宵,希望體驗住在鄉郊村屋有何感覺,然而自上月機緣巧合下坳仔進駐新界北的小村屋(雖是閒時居住而已),是次已對該石屋沒太大感覺了,反正目標已達成。雖則如此,仍在石屋小休一會,休息後接塘肚古道,至「竹山坳」右轉上黃茅坑山。
因新界堆填區擴建工程關係,「竹山坳」以南及「石水古道」均屬擴建範圍,月前成為工地。是次在竹山坳看見古道餘下部分已被鐵網圍封,顯示遊人無法再由蓮麻坑村取塘肚古道往來禾徑山路、坪輋、坪洋等地離開了。幸好走訪石屋後另有「節目」,如果還繼續堅持在屋內逗留至近黃昏,回程時可能有麻煩。鐵網連帶新建道路一直延伸至接近黃茅坑山頂,踏在新建道路,每踏一步都揚起黃沙,很快就令雙鞋變色。黃茅坑山頂附近回復密林,雖然仍可見路胚,不過貌似無人到訪,山頂前有很多相當攔路的灌木。是日垃圾傾倒區域正正在黃茅坑山頂之下,與坳仔頗為接近,配合微弱風力,空氣間歇瀰漫垃圾的腐臭。
黃茅坑山頂另有小徑至蓮麻坑村,看到一些路標顯示有遠足隊走過,通行上沒甚問題,不過也是坳仔Plan B之計,若然連竹山坳上黃茅坑山的小徑也被擴建工程封閉,那就退回蓮麻坑村,於葉定仕故居旁上黃茅坑山。黃茅坑山的測量柱(海拔233米,編號7033.02)在山頂以北,景觀較寬敞,可飽覽蓮麻坑村與鄰近深港邊陲山嶺、深圳蓮塘等地高樓大廈。離開測量柱向西下行,前半段不時可側望新界東北堆填區內部,後半段浮沙碎石較多,而接近香園圍村時小徑較模糊。
經過香園圍村時無可避免遇上駐守的狗隻,小心走過就沒問題,之後基本全屬馬路,穿松園下村村口,旁邊就是毗鄰香園圍口岸的79K巴士總站。香園圍口岸早於2020年8月啟用,但因本地肺炎疫情控制一直未達內地標準,啟用近兩年半只開通貨運服務,直至近月內地改變對疫情的防控政策,兩地於上月全面通關,客運服務亦同步啟用,是日巴士總站已有一些乘客候車。坳仔想取道竹園村、東風坳、瓦窰下至坪洋,過了竹園村經過一些寮屋時,即見一些惡狗在前迎接,立即原路折返,步經蓮麻坑路連接竹園村路口時,嗅到陣陣豬隻氣味,相信該處有豬場。
就離竹園村路口不遠,發現地圖沒顯示的「秘道」穿香園圍公路橋下直往坪洋村以北的迴旋處,太好了,不用一直走在馬路旁。秘道環境寬敞,更有大量座椅,雨天時肯定是理想的避雨地方,但坳仔也不明白為何會裝設如此大量座椅,或許是讓過關旅客安心排隊等候之所(笑)。經過坪洋村時有很多車輛出入,因為香園圍公路的建成,坪洋成為不少坪輋、打鼓嶺居民出入通道,原有的清靜就被打破了,此前坪洋再深入之處就只有瓦窰下、東風坳一帶的零星寮屋及破舊馬路。
過了坪洋就爽步經坪輋及下山雞乙村村口上通往虎地坳的華山軍車路,不過經過某貨倉時,聽到有職員因嘈音問題,朝馬路以粗口不斷大罵,差點嚇到,但事情在過去一分鐘沒發生,感覺像精神有異。軍車路延綿起伏,素有「萬里長城」之稱。夕陽下步至軍車路最高的犀牛望月測量柱,望向下方的粉嶺新市鎮,住宅燈光漸漸亮起,粉嶺北新發展區的首個樓盤One Innovale亦已入伙。在上段路況有點模糊及稍多浮沙碎石之山脊逐步下行,趕及在入黑前到達新圍/大嶺練靶場外馬路,再穿小坑村、龍躍頭的覲龍圍及新屋村,步經沙頭角公路抵達聯和墟,結束行程豐富及天氣變幻的星期日。
粉嶺繞道工程地盤:
通往擔水坑的小徑入口已被封:
海拔142米的導線站(編號7033.07),原來近來已另闢新徑:
亞公頂昔日英軍瞭望台:
深港邊陲:
沙頭角碼頭:
亞公頂之巔俯瞰沙頭角:
麻雀嶺村:
向紅花寨進發:
紅花寨上有紅花:
回首「小八仙」:
四美脊中段:
接回新桂田附近的橫山徑:
茶壺成為路標:
禁區圍網旁的Tower 10警崗與旁邊崩塌的建築:
上行幾分鐘樓梯,右轉接橫山徑往蓮麻坑村,沿途有少量礦場設施與二號礦洞:
小心墮坡:
天台西眺稍後上的黃茅坑山:
居高臨下見蓮麻坑村:
誰人放的軟尺?
禾徑山以北成為堆填區地盤:
塘肚古道完整石砌古道路段:
回望塘肚山村石屋:
從蓮麻坑村而至路口:
蓮麻坑村及上方的礦山麥景陶碉堡:
北眺深圳蓮塘一帶高樓:
垃圾傾倒區域:
堆填區裡的重型車:
香園圍村:
香園圍背面的白虎山,早前被山火燒過:
香園圍口岸與對面的深圳蓮塘:
接近香園圍村時路況較模糊:
香園圍村:
香園圍口岸對應的深圳蓮塘口岸:
服務過建築工人的小食店及餐廳,現已結業:
毗鄰香園圍口岸的79K巴士總站:
香園圍公路下的「秘道」至坪洋:
軍車路上的日落:
坪輋鄉郊:
晨運園地:
聯和墟一帶住宅群:
下山出口見練靶場相關警告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