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 2月 25日(六)
路線:海下>牛過路>「磨石峒」(210米)>響螺角龜背石>牛過路>海下>高塘【地圖】
天氣:晴
西貢郊野公園幅員宏廣,累計面積超過7600公頃(76平方公里),東、南、西、北端分別在大浪咀(長咀)、糧船灣企頭角頂附近、連接榕樹澳的馬路、海下灣銀洲島(撇除島嶼則為響螺角),除西極外,其餘三極均難以到達,當中僅東極較熱門。坳仔過往已多次探索長咀,企頭角頂亦在一月到過,至於三年前試走牛過路至響螺角的荒域,當時走了小段就沒了,是次表現有點進步,至少成功探索到路邊海拔210米的「磨石峒」小崗。
從西貢墟乘小巴直達海下起步,不過起步點稍後一點,順道觀看開幕不足兩年的遊客中心,建築以木作主題並帶日系風格,揉合鄰近鄉郊及大自然環境,中心裡較特別的是半透明海馬塑像。推開側面關閘,沿樓梯下行小段,經過一座獨立村屋旁,即見公廁,上牛過路路口就離不遠,不過較隱蔽及凌亂,一不留神就直達海下村。橫過兩支澗道,中間夾著偶有露營者夜宿的草坪,正式上山,該段上山路本屬古道,因為牛過路昔日有小村落及大片梯田,但古道石塊不少已消失。
其實是日行程目的不在響螺角,最初計劃經牛過路、擔柴山、南山洞及石屋山以東再上嶂上,到牛過路廢屋前的路口坳仔「多腳」右轉,試探往串螺角咀之山脊,入口及沿途明明有數路標,走了才短短十分鐘,小徑就消失了,可能太長時間沒人走過,過了廢屋就是一片非常細小的草地,靠左就上擔柴山,至於靠右就走一段山腰穿梯田遺址,隨後見一支四叉路口,可向南繞上擔柴山,西接山腰往荔枝莊(兩個月前走過,近荔枝莊半段路胚甚不明顯),或北至「磨石峒」與響螺角一帶荒域。
磨石峒並非正式名字,由於周邊海拔均近二百米,所以上行路段不多,當接近磨石峒時,右方即見一些路標引上崗頂。崗頂貌似灌林密布,景觀欠奉,好戲卻在後頭,崗頂靠東處正是飽覽海下灣一帶全貌,包括銀洲、磨洲、串螺角咀、響螺角及兩座無名小島景致,亦可眺望稍遠方的赤洲、塔門及黃竹角咀,視線可及的地方均難以到達。返回時有點迷失方向,「去程容易回程難」的定律又不幸應驗了,還好只令行程耽誤數分鐘。
走完磨石峒,還「死心不息」欲上擔柴山,不過發現北面還有繫上一些路標之小徑,個別路標外貌仍新,坳仔信心頓時大增。按路標越走越深,位置越來近響螺角,其中一處路況卻突然覺得不太正常,竹林裡有大量巨石,回幾步再看,才知路標被灌木遮蔽,回程期間發現靠東端另有路況較明朗的小徑。
向響螺角下行期間環境如同磨石峒前,屬半明顯小徑,不久後可清晰俯瞰響螺角半島全貌了。此時坡度開始轉急,並間中有浮沙碎石,下行一會就看到一片高約五米並刻著不少交叉凹痕的巨石,形似龜板,故名「龜背石」。龜背石之下另有一片大石,不過下方石頭上落差超過一米,又欠踏腳點,雙腿伸盡仍明顯凌空,靠內側落差雖然較小,卻很易碰頭,感覺頗為危險,加上此時已過五點,實在不宜再貿然挑戰(其實該處還未正式踏入響螺角半島),於是在此找個位置小休一會,稍為恢復體力,然後原路回程,直往海下。
由於坳仔要預留翌日的長途行程,雖然時間已晚,仍堅持輕輕鬆鬆,不想再浪費太多體力趕路,那怕到牛過路時已開始入黑,到海下時又趕不及末班回西貢的小巴。沿沒有路燈的海下路慢步一小時,八點二十分才到達高塘巴士站,下班巴士要久候廿分鐘,後於西貢墟晚飯再乘巴士回市區(註:晚上十點後已半小時一班),回家已過十一點半,梳洗完畢休息不到六小時又再出發。
西貢墟乘小巴至海下遊客中心起步:
背望擔柴山:
近觀大嶺墩:
塔門島:
串螺角咀至塔門景觀:
從近至遠,依次可見銀洲、磨洲及赤洲島,當中銀洲與磨洲距離較近:
眺望蚺蛇尖:
磨石峒山頂一帶密林:
上落龜背石的疑似踏腳點:
下方有路標,顯示往日有人走過:
晚上七點十分到海下小巴總站,末班車已開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