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2019年8月9日星期五

小馬環繞柏架山



  日期:2019年 7月 21日(日)
  路線:筲箕灣—愛秩序村遺址—山腰路往野豬徑附近—大風坳—畢拿山—小馬山—小馬坑—金督馳馬徑—康山花園—西灣河地圖
  天氣:天陰有小雨,後轉間中有陽光

  是日天氣持續不穩,加上前一兩天大雨都集中在新界,是日走港島可謂較安全之選,因為撤退點相對多。港島區一向較少走訪,每次到來,路線上難免有點新鮮感,是次就從筲箕灣出發,順時針環繞柏架山山腰,緩緩上走至海拔逾三百米的大風坳,另外更無意中下溯小馬山與金督馳馬徑之間的「小馬坑」。

  接近正午在筲箕灣出發,當時天陰有小雨,但實際上無論天氣如何,坳仔也不能立即上山,因為還未吃飯。飯後天色稍有好轉,就途經愛秩序村遺址上柏架山腰,上山入口位處愛民街。「愛秩序」是開埠初期的英軍少校Aldrich的譯音,表現人如其名,有效整頓當年的柴灣軍營軍紀,後人為記念其功績,把筲箕灣的海灣稱為「愛秩序灣」,至於「愛秩序村」就在背後依山而建的寮屋區。愛秩序村除三國烈廟外,所有寮屋已荒廢及清拆,村徑已歸回大自然,夏季野草叢生,身子不時要遷就實際環境挪動。

  到達海拔約一百米的「水管路」,那段其實是一段維修棧道,中段還有幾個水閥,其中一處可U-Turn上接柏架山下引水道。如果沿維修棧道一直前行,很快到達筲箕灣東上配水庫,相信沿途的水管來自那裡。天氣仍頗為不穩定,雖然間中有陽光,但很快被厚雲覆蓋,考慮到實際情況,沿山腰路繼續前走至野豬徑附近,萬一天氣轉差,也可快速返回馬路撤退。

  其實當前走的山腰路並非沒甚高低起伏,從配水庫邊緣的山徑上行,初段斜度較急,上了十分鐘左右逐漸平緩,後段就是很平坦的柏架山上引水道,海拔從130米上升至250米左右。山腰路難得有處開揚位置,可盡覽柴灣及小西灣之景致,至於近處山頭乃西灣山(與西貢東的一座同名)。

  到達野豬徑附近,地圖顯示那裡是個六叉路口,實際上有三個路口較明顯,其中一個通往野豬徑及港島林道。野豬徑的「譯名」為Boa Vista,但Boa Vista屬葡萄牙語,意謂「好風光」,與野豬一點關係也沒有,漁護署為了儘量避免嚇壞遊人,把連接大潭上水塘至野豬徑的林道稱為「美景路段」,而非「野豬徑段」,究竟所謂的「美景路段」是否真的可欣賞到美景呢?坳仔將會有天找到答案。

  沿指示牌上大風坳,中途會有小徑直登柏架山頂。坳仔還以為會一帆風順,正當接近大風坳之際,路上多處積滿厚厚泥濘,難以避開,最後也逃不過雙鞋沾滿污泥的命運。到了大風坳,趁機休息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不過因為天氣問題,遊人有點疏落。

  停留約十分鐘,登上近六百級樓梯往海拔436米的畢拿山,可南望大潭水塘群、大潭港,西望陽明山莊及北望觀塘區及飛鵝山一帶,至於近處的鰂魚涌及筲箕灣景色,都因樹木生長變得不明顯了。過了畢拿山,前往近半小時步程的小馬山。小馬山頂海拔424米,只餘下破爛的測量柱基座,至於景觀最美的地方就要自行發掘,身處附近密林其中一角,可側看尖沙咀、灣仔及兩地中央的維多利亞港,乃全城最主要的地標,當時銅鑼灣正有大型公眾活動,身處海拔四百米的地方,還能聽到他們的吶喊。走著走著,到了小馬山北面,終於看到無阻隔的鰂魚涌及筲箕灣,先放慢腳步欣賞一下。

  穿過小馬山橋,就見明顯交叉點,向左走,向右走,還是向前走?向左走,會經畢拿山電台外圍往大坑或紅香爐峰;向右走,經金督馳馬徑下柏架山道;向前走,究竟會到哪?既然時間尚早,不如探探向前走的路,其實上落不多,大概設置了一些電台設備及天線,沿較明顯的山徑前進,很快接回左路。

  到達引水道位置,從地圖看到北面有路下走金督馳馬徑,正好可以探索一番。初段是澗邊的明顯山徑,輕鬆易走,十分鐘後,山徑忽然消失,開始溯澗,還好澗道既不長,又沒甚難度,難一點的地方都有小徑繞過,途中更看到有小孩都在溯。行程後上網翻查,原來澗道名字叫「小馬坑」,夏日水量也不太多,當然暴雨後的小馬坑就另作別論了。

  在「小馬坑」下溯約半小時,成功回到金督馳馬徑,之後下走柏架山道。快到柏架山道時就看到傳說中的「觀音送子」像,前方還有個水池及多座神像,更有陣陣燃點香燭的氣味,似乎頗受附近居民歡迎,他們晨運或散步時會順道供奉一下,可惜漁護署欲把神像清理,希望「觀音送子」像不會因此消失吧。穿過柏架山道,進入鰂魚涌樹木研習徑,相信只有學生或小孩才會刻意留意研習徑上的樹木品種,其他人都會「直行直過」,二戰爐灶才是較會留意的地方。英軍在二戰初期在柏架山腰建了一些爐灶作備戰用,但港島快速被日軍佔領,爐灶群最終沒被使用過。

  沿樹木研習徑繼續下行,很快離開郊野公園,抵達南豐新邨及康怡花園附近,之後可往太古站乘坐鐵路或英皇道乘坐巴士等交通公具,然而尚有時間,再步行往西灣河碼頭,乘船往對岸的鯉魚門三家村,相信是歷來首次乘船往來維港兩岸。船上佈置呈懷舊式,由於天氣明顯轉佳,加上正值日落時分,維港的景色顯得更美觀了。才十分鐘船程,就到達鯉魚門三家村,攝攝波平如鏡的避風塘,還有港島東最高的柏架山,最後步行回油塘站作結。

  筲箕灣出發,途經已清拆的愛秩序村上山:





  村民的生活遺跡:



  「水管路」的維修棧道:



  從棧道回望筲箕灣一帶:



  水閥:


  柏架山下引水道:


  筲箕灣東上配水庫:



  柏架山東麓山腰路:


  近望西灣山、柴灣及略遠的小西灣:









  遠看將軍澳日出康城:


  對岸的佛堂澳與田下山:


  古道?



  柏架山上引水道:




  藏在山谷中的峰華邨一帶:


  到達野豬徑附近的叉路,在此上走大風坳:



  雲量較中午減少:


  雨後部分位置滿布泥濘:


  大風坳:




  上畢拿山的「天梯」:


  畢拿山觀景台:



  大潭水塘群與大潭港:






  可能是全城地勢最高的樓盤——陽明山莊:




  西望渣甸山(中央較後者為聶高信山):


  對岸的觀塘區:



  畢拿山測量柱:


  地上仍有一些泥濘,要小心:


  右轉往小馬山:


  小馬山頂只有破爛的測量柱基座:



  從小馬山鳥瞰九龍東及港島東:




  尖沙咀、灣仔及兩地中央的維多利亞港:




  灣仔會展中心:


  可清晰近望鰂魚涌及筲箕灣一帶:




  小馬山橋:


  上望畢拿山電台設施:


  沿小馬坑開始下溯,初段是明顯澗旁山徑:





  明顯山徑在此消失:



  平緩清幽的小馬坑:


  小馬坑的小瀑布:


  小馬坑沿途路況:







  接回金督馳馬徑,出口處有座涼亭:


  金督馳馬徑上的晨運園地:




  留意指示牌,不要走錯:



  「觀音送子」像能否逃過被清拆的命運?




  穿過柏架山道往鰂魚涌樹木研習徑:


  二戰爐灶:




  離開郊野公園範圍,返回市區:



  康怡花園:



  西灣河碼頭乘船往鯉魚門三家村:




  對岸的油塘:




  維港的日落與兩岸密集的高樓:



  波平如鏡的三家村避風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