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 1月 10日(日)
路線:北潭坳>赤徑>金山尾(238M)>牌額山>鹿湖郊遊徑>田尾山>大枕蓋>萬宜坳>北潭涌【地圖】
天氣:雲
前一晚睡眠不足,只走相對短途之路線,就探索位於赤徑與牌額山之間高238米的「金山尾」,屬西貢東郊野公園最人跡罕至的山頭之一,難度超出坳仔預期。後段繞經已荒廢的鹿湖村,再上田尾山及大枕蓋後才結束行程。
從北潭坳巴士站起步,沿麥理浩徑第二段水泥徑下赤徑,先欣賞海灣景致,然後開始上「金山尾」,雖然天氣寒冷,北坑草坪依然有不少遊人露營,大概是交通方便及所有漁護署官方營地維持關閉。退回村屋最密集之處,在兩排舊屋之間的窄隙上山,初段樓梯被落葉覆蓋,之後要穿過鐵絲網缺口走至位置較高的聖家小堂與銘新學校(兩者均已停辦)。本來以為不用穿過鐵絲網缺口在左邊若隱若現之小徑上山,但實際無從通行,更被周圍的植物刺到好幾次。聖家小堂建自1867年,屬境內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之一,日治時期一度屬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基地。值得一提,西貢東不少村落如大浪、上窰、西灣、蛋家灣均有天主教傳教蹤跡,相關建築大多保持完整。銘新學校在聖家小堂稍高處,從裡面環境相信荒廢數十年,但外面放著仍算潔淨的CRT電視機,或許是村民舊物,還有六十年代的桑德嵐神父在此提醒遊人不要露營和燒烤,簡單來說就是私人地方,相信現時很多人都不知學校準確位置在哪裡了。
在學校後方之小徑上金山尾,首先又要跨過一個損毀的鐵絲網,還好可及時留意。斜度逐漸增加至四十至五十度,地上又有枯葉與浮沙堆積,要不斷利用樹幹借力,然而只屬開端。靠近金山尾頂可短暫回望赤徑口,山頂位置則屬密林,而南面山坡就是一片巨型沖溝,從牌額山頂鳥瞰,形狀甚似一個在耍太極的人,此時要踩著「人」下山坳,由於斜度略低及不少位置泥土較結實,反而變成相對容易的地方。儘管如此,沖溝凸起的地方泥土依然鬆散,坳仔想坐上去休息時,感受到屁股下的泥土也在粉碎。
穿越山坳後就一口氣上行至高約409米的牌額山頂,斜度較上金山尾時還急,臨到牌額山頂有處斜度高達六十至七十度,附近又沒有樹木或灌木,只能冒險找著雜草借力。另外,全段小徑路胚雖然明顯,每隔幾步卻遇上攔路的樹枝或樹藤,大部分還長得健康的,感覺上小徑的植物有人清理過,但只限徒手而非用剪刀,如果樹枝枯萎了,一受力就很易脫落,對於健康的樹枝或樹藤,用盡全身力氣拉扯都沒可能扯脫,相反更會擋路,更易使人絆倒。更恐怖是在六十至七十度斜坡高處,卻發現凌空的樹藤攔路,稍有差池就很易絆倒再滾到下面。
入口不太明顯加上路況極崎嶇,用了兩小時十五分鐘才走完約1.7公里的上山路,清涼多雲及乾燥天氣都是這樣,炎夏就絕對不宜了。到達山頂竹林地帶時,終於憋不住在涼風下休息廿分鐘,然後經東面的密林小徑下鹿湖郊遊徑,再逆走郊遊徑穿越鹿湖廢村與雙鹿石澗澗道,直至離西灣亭不遠的田尾山小徑路口,當中雙鹿石澗澗道處地勢最低,也發現少量含苞待放的吊鐘花樹。
田尾山海拔為366米,上山路況依然以密林及高度及人的長草為主,難以快步,亦見少量位置原有山徑疑被湮沒,結果有人強行壓扁長草另闢新路。然而,路況遠不比上金山尾崎嶇,由入口至田尾山頂的小平地只需一小時左右。稍為下行至山坳,再步上408米的大枕蓋頂,山徑逐漸寬敞。是日下午似乎再有冷空氣到達,在大枕蓋不單感到顯著轉冷,風力亦稍為上升,所以沒在山頂停留,立即經寬敞的山徑下萬宜坳,原來末段新設了桌椅,讓人在近望萬宜水庫的最佳位置坐下休息甚至野餐。到達萬宜坳後,隨即沿大網仔路下北潭涌,結束行程較預期崎嶇的一天。似乎長假期已結束加上天氣寒冷,西貢東遊人不算很多,未到六點半,從東壩的小巴到達北潭涌卸客後,沒有折返東壩,直接往西貢墟。
西貢墟乘巴士往北潭坳起步,初段仍有少量陽光:
斜度增至四十至五十度:
塔門島與較後的赤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