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不乏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儘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搜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分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責任自負。


另外,過往可行的路線現時或會消失,讀者宜善用右面的「網誌定向」功能搜尋目的地資訊,確保閱讀的內容是較新的。

顯示包含「遠足-港島區」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遠足-港島區」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8月30日星期五

鬼月閒遊猛鬼橋


  日期:2024年 8月 4日(日)
  路線:西灣河站>耀東邨>柏架山上引水道>康柏郊遊徑>柏架山吊車遺跡上段>大風坳>柏架山腰落野豬徑附近>大潭峽>猛鬼橋>峰華邨>柴灣站地圖
  天氣:陽光普照

  是日在灣仔出席完車牌拍賣會,趁下午餘下數小時日光,就近遊覽柏架山周邊山徑。由於天氣非常炎熱,所以沒走得太遠路途,想起是日為農曆七月的第一天,黃昏時段採取「猛鬼橋」下山應節一下,為平凡的行程點綴。

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

短遊西灣炮台


  日期:2024年 6月 16日(日)
  路線:杏花邨站>盛泰道>小路上柴灣北二號食水配水庫>西灣山頂(198米)>西灣炮台>鯉魚門公園>柴灣道>東區醫院>杏花邨站地圖
  天氣:陰

  自從復活節長假後,已有兩個半月屬陰雨天氣主導,更近乎全部周末都有雷雨,令坳仔很多計劃的行程無法順利完成,如此欠佳天氣在過往十三年「遠足史」都未出現過,是季(2024年第二季)對戶外活動愛好者而言或許是個惡夢。此外,近月坳仔北上次上亦明顯增加,使本地郊野的「產量」大幅下降,是季本地行程(不計是次)就包括4月20日短遊榕樹澳至深涌、5月11日龍門郊遊徑一帶小徑秘遊、5月12日閒遊荔枝窩與三椏及6月2日快閃牛屎湖廢村罷了,當中兩次行程期間遇上雷暴,由於行程都欠缺亮點,故沒寫遊記。

  是周末依然不例外,天氣準時地惡劣,星期六出現多場大雨,原本計劃探索西灣炮台後再往紅香爐峰看夜景需取消,而是日計劃北上深圳馬巒山遊覽深山群村,也因該區星期六的大暴雨取消。是日下午天色稍為轉佳,結果北上變南下,補回往日未到訪過西灣炮台,該處同為維港東面鯉魚門軍事要塞一部分,感覺卻有點隱秘。

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

摩星搏富


  日期:2023年 8月 26日(六)
  路線:堅尼地城站>公民村遺址>摩星嶺徑(經青年旅舍上摩星嶺頂來回)>摩星嶺道>沙灣坳>碧珊徑>薄扶林道>薄扶林村地圖
  天氣:雲

  近日雖然有陽光,雲量卻較多並偶有零散大雨,天色總是不太穩定,是日下午亦如此,決定排一趟相對短途的路線,踏上港島西端、海拔才270米的摩星嶺就最適合不過了,反正近兩天都沒下過雨。

2023年6月14日星期三

直切青蛙見犀牛


  日期:2023年 6月 10日(六)
  路線:鰂魚涌站>寶聯徑>金督馳馬徑>柏架山道>大風坳>大潭上水塘>大潭西引水道>淺水灣坳>孖崗山>赤柱>黃麻角道>斜炮頂(犀牛石)>赤柱軍營正門地圖
  天氣:晴

  赤柱黃麻角乃港島最南部的地方,鄰近包括斜炮頂小山崗及外表維妙維肖的犀牛石,決定探遊一下,然而只上斜炮頂觀看犀牛石的來回路程才一公里多,無疑太短,不如從港島北端走至南端,尤如把遠足界把戲稱青蛙的港島「直切」。

2023年1月9日星期一

田灣山探索之旅


  日期:2022年 12月 30日(五)
  路線:海洋公園站>香港仔上水塘>田灣山>港島徑三段>貝璐道>港島徑二段>華富邨地圖
  天氣:晴

  港島徑第三段連接貝璐道及香港仔水塘道,設計上大致圍繞田灣山腰前進,相當迂迴曲折,GPS地圖上顯示有小徑通田灣山頂,決定趁平日午後繼續玩任務解鎖,登上田灣山頂觀察環境如何。

2023年1月7日星期六

金馬倫山南北脊


  日期:2022年 12月 28日(三)
  路線:會展站>灣仔>灣仔峽>布力徑>北脊上金馬倫山>南脊落中峽觀景台>逆走港島徑第四段>香港仔水塘道>香港仔地圖
  天氣:晴

  聖誕節長假期完結後首個工作天,想起2021年3月走過的金馬倫山,當時因時間關係,都取東脊以布力徑中峽來回,決定趁是日下午的空閒探遊北脊及南脊。

2022年11月18日星期五

鶴咀半島雙秘域


  日期:2022年 11月 16日(三)
  路線:石澳>波板脊>鶴咀山頂>鶴咀道>石澳礦場沙灘>石澳道地圖
  天氣:晴,間中多雲

  鶴咀在港島東南部,由於前臨太平洋兼南海,無論當地居民還是二戰時期英軍都裝設不少防禦或軍事設施如更樓、機鎗堡、炮台等。另外,鶴咀突出的地形與偏僻的環境亦成為多個發射站、通訊設備以至石礦場的落腳地,去年遊覽過半島西南岸的PB33a機鎗堡,是次就從石澳出發,沿鶴咀山北面獨特的「波板脊」登頂,後段探索半島西北岸人跡罕至的石礦場遺址及其海岸,全程還兩度「穿閘而出」,充滿探秘兼逃出生天感覺。

2022年9月13日星期二

猛鬼野豬上吊車


  日期:2022年 9月 11日(日,中秋節翌日)
  路線:柴灣站>峰華邨>猛鬼橋>大潭峽>水管秘道>大潭篤村>野豬徑(260米)>大風坳>柏架山吊車徑遺址>太古站地圖
  天氣:晴,悶熱及有煙霞

  原定於西貢嶂上的結伴同遊行程被取消,唯有另定行程。周末及假日本來不想走港島區,但預測天氣炎熱、風力微弱及能見度低,前一天才有熱對流降雨,感覺不太適合走新界北一帶,想了很久也沒甚心儀選擇,發現去年三月遊覽昔日柏架山吊車遺跡時,有幾座石礅沒成功探索,是日決定拾遺,並根據網上更多相關遊記,成功尋得座落大風坳的療養院遺址,亦順道遊覽鄰近的猛鬼橋、大潭篤村及野豬徑等景點。

2022年8月24日星期三

龍躍炮台開電視


  日期:2022年 8月 19日(五)
  路線:石澳道>龍脊西橫山徑>港島徑八段>馬塘坳>砵甸乍山>歌連臣角炮台(發電站、碉堡遺址)>龍躍徑>小西灣>柴灣地圖
  天氣:間中有陽光

  是日午後周邊天氣略較前一天不穩定,不過雲雨帶也在適當時候減弱,所以跟隨原訂計劃,遊覽龍脊西橫山徑、砵甸乍山觀景,並前往歌連臣角觀看駐港英軍二戰前的發電站與碉堡遺跡,當中炮台前臨藍塘海峽,由瞭望亭與混凝土掩體保護的探照燈經組成,防範遠道而來的可疑船隻。

2022年8月1日星期一

雲龍歌唱黑角頭


  日期:2022年 7月 21日(四)
  路線:石澳道>龍脊>雲枕山>歌連臣山>馬塘坳>砵甸乍山郊遊徑>龍躍徑>黑角頭>黑角徑>小西灣>柴灣站地圖
  天氣:晴

  已有一段日子沒走過港島區,難得平日下午有空就走一趟,原本計劃走龍脊東面的橫山徑及黑角頭碉堡,卻到不了想到的地方,橫山徑幾乎被密林完全覆蓋而改走龍脊山頂、雲枕山及歌連臣山,而黑角頭亦走錯了燈塔所在的岬角,但最後另有發現。

2021年9月5日星期日

鶴咀邊陲之短遊


  日期:2021年 8月 25日(三)
  路線:鶴咀道巴士站>鶴咀下村>鶴咀機鎗堡>鶴咀村更樓、北帝廟>鶴咀山(原路折返鶴咀村)>鶴咀道巴士站
  天氣:間中有陽光及驟雨

  由於鶴咀山過去從未走過,於是是日午後閒遊一趟,包括附近同樣沒走過的鶴咀機鎗堡以及鶴咀村更樓、北帝廟,遺憾因意料之外的大雨放棄探索連接石澳與鶴咀山頂之間的「波板脊」

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

玩轉柏架山群線


  日期:2021年 8月 21日(六)
  路線:太古站>南豐新邨>康柏郊遊徑>柏架山北橫山徑>東脊上柏架山頂>南脊下野豬徑附近>柏架山東橫山徑>柴灣坳>筲箕灣站
  天氣:晴,間中多雲

  持續整整一個月的不穩定天氣暫告一段落,出現久違的晴朗周末,午後探索過往從未走過的柏架山以北橫山徑、柏架山東脊與南脊。

2021年6月23日星期三

懸空香爐觀夜景


  日期:2021年 6月 19日(六)
  路線:天后站>浣紗街>大坑徑>春暉道>畢拉山道>渣甸北引水道>懸空棧道>渣甸南引水道>黃泥涌水塘>紫羅蘭山徑>淺水灣坳>大潭中水塘>大風坳>鰂魚涌緩跑徑>紅香爐峰(229米)夜景>寶馬山道>天后廟道>北角站
  天氣:雲

  是日為農曆五月初十,雖然並非甚麼節慶日或紀念日,倒令坳仔想起「五光十色」的成語,決定上紅香爐峰,俯瞰仲夏時節的會展與維港兩岸商業大廈幕牆上晚上五光十色光芒。觀看夜景前順道連走幾年沒走過的懸空棧道以及紫羅蘭山徑,最後在港島中部幾乎繞個大圈,剛好超過廿公里。

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

班納山環塘一圈


  日期:2021年 5月 21日(五)
  路線:黃竹坑站>香港仔工業學校>「下塘坑」>班納山(214米)>香港仔上水塘>和福道>逆走港島徑第三段>捷徑往貝璐道>引水道>香港仔下水塘>水管路>香港仔工業學校>黃竹坑站
  天氣:晴,間中多雲

  想起黃竹坑北面的班納山從未走過,那裡景觀不俗,可俯瞰海洋公園、黃竹坑與鴨脷洲一帶,決定短遊一趟,然而只上班納山似乎又太短,所以順道走香港仔水塘附近的山徑,亦探索港島徑第三段上山頂和福道之路況。

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小馬跑畢P8徑


  日期:
2021年 5月 7日(五)
  路線:鰂魚涌站>百福道>寶聯徑>寶馬山>金督馳馬徑>鰂魚涌緩跑徑>小馬山(424米)>畢拿山(436米)>大風坳>P8橫山徑>大潭燒烤區公廁>陽明山莊>黃泥涌峽道
  天氣:晴

  立夏節氣過後,天氣立即與盛夏無異,抬頭一看就是蔚藍的天空與零碎的積雲,輔以日間大半時間高達「三字頭」氣溫,不過午後的短遊仍然繼續,是日上小馬山及畢拿山,然後探索位於畢拿山及渣甸山南面山腰、大潭上水塘上方的P8橫山徑,因東面入口處地上有個「P8」標記而名。

2021年4月7日星期三

柏架山吊車遺跡


  日期:2021年 3月 30日(二)
  路線:太古站>南豐新邨>柏架山吊車遺跡>大風坳>康柏郊遊徑>太古站地圖
  天氣:雲,間中有陽光

  近日走柏架山一帶時發現GPS地圖顯示南豐新邨與康柏郊遊徑之間山谷有吊車遺跡,趁是日午後到來探究,始建於1892年,因成本問題在1932年拆卸,曾是世上最早載人的凌空式吊車系統,原用以接載山下的鰂魚涌太古糖廠、船廠員工往來山上的宿舍。

  整個吊車遺跡合計廿四組石礅,大致分三段,下段從鰂魚涌至樹木研習徑(1至8號石礅),中段從樹木研習徑至康柏郊遊徑(9至15號石礅),上段從康柏郊遊徑至大風坳(16至24號石礅),24組石礅都有各自的名字——雖然由後人自行命名

2021年3月27日星期六

康柏郊遊大潭崗


  日期:2021年 3月 25日(四)
  路線:太古站>康怡花園>康柏郊遊徑>柏架山道>大風坳>港島徑第六段>大潭崗(129米)>大潭道巴士站
  天氣:晴

  星期日全走港島徑時,想探探第六段旁的大潭崗是甚麼模樣,決定是日午後探究,順道重遊近七年前走過的康柏郊遊徑(連接康怡花園與柏架山道)。

2021年3月26日星期五

全走港島徑


  日期:2021年 3月 21日(日)
  路線:山頂廣場>盧吉道>薄扶林水塘道>貝璐道>灣仔峽>中峽>黃泥涌峽>渣甸山>畢拿山>大風坳>大潭上水塘>大潭道>土地灣>龍脊>馬塘坳>大浪灣
  天氣:晴

  是日天氣轉涼及乾燥,決定挑戰自己,全走長達45公里合共一百支標距柱的港島徑,路況大多身處相對平坦的環腰山徑、馬路或引水道通道,只上渣甸山、畢拿山與龍脊打爛埕頂山三座山峰,加上在四大遠足徑中長度最短,理所當然是最容易全征的,然而也幾乎不停走了十小時才走完。全日總行程超過46公里,打破歷來紀錄,前紀錄約41公里,在三個月前的「九龍站往九龍坑」行程中才創下。

2021年3月15日星期一

金馬倫山面具石


  日期:2021年 3月 11日(四)
  路線:海洋公園站>南風道>黃竹坑石刻>金夫人馳馬徑>面具石(注意:需攀爬)>聶高信山(430米)>樓梯下布力徑>中峽>金馬倫山(439米)>沿路折返中峽>灣仔峽>灣仔峽道>灣仔站地圖
  天氣:晴

  是日午後的短遊路線挑戰位於港島中央、過往未到過的聶高信山南脊的「面具石」及西面的金馬倫山,當中面具石一帶小徑屬石林形態,需要一些攀爬,至於金馬倫山則可同時眺望港島南北岸、太平山頂與南丫島一帶風光,後段亦首度踏足灣仔峽道往來灣仔。

2021年1月26日星期二

橫切青蛙觀杏花


  日期:2021年 1月 16日(六)
  路線:日落觀瀾亭>摩星嶺徑>薄扶林道>碧珊徑>克頓道>夏力道>山頂凌霄閣>白加道>馬己仙峽>甘道>灣仔峽>布力徑>聶高信山>黃泥涌峽>大潭上水塘>港島林道(美景路段)>大潭峽>砵甸乍山郊遊徑>龍躍徑>小西灣>杏花邨站地圖
  天氣:晴,風勢頗大

  是日從港島西端走至港島東端,先後涵蓋龍虎山、香港仔、大潭與石澳郊野公園,因港島外貌如青蛙,在路線軌跡圖看有如把青蛙橫切,所以別稱「劏蛙」,原本超過九成半路段屬馬路或水泥山徑,難度不大,最多部分位置沒有行人路,經過時較危險。然而為讓行程增添趣味,中段加遊聶高信山頂,之後亦繞經小段大潭家樂徑。